當前,數字經濟迅猛發展,“三新”(新產業、新業態、新模式)經濟潛能迸發,傳統產業迭代升級,對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。近年來,廣西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堅持“學生為本、需求為先、能力為重、創新為要”的教育理念,把牢新時代育人方向、明晰育人路徑、凝聚育人合力,構建和實踐了“一引領三需求四融合五評價”立體化創新育人體系,取得顯著成效。
以“一引領”為主線,明確新時代育人出發點
堅持價值引領,實現專業鑄魂。一是唱響立德樹人“主旋律”,依托全國樣板黨支部,構建“黨建+專業”雙融雙促機制,開展“政務實習+第二課堂成績單”,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、深度融合;二是奏響課程思政“交響樂”,率先將商科案例教學與課程思政改革有機融合,打造“案例教學+教學新大綱”改革新范式;三是構建“紅色鑄魂+實踐育人”模式,常態化開展紅色研學、鄉村振興創客大賽等10余項特色活動,打造“行走的課程思政”;四是彈響文化育人“協奏曲”,與企事業單位共建文化育人基地,凝練專業文化“修己、敬道、崇商、敏行”,培育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0余項。
以“三需求”為中心,找準育人切入點
堅持需求驅動,實現專業再造。牢牢把握新時代“三新一高”戰略導向,主動對接新文科建設、區域高質量發展、就業崗位變遷“三大需求”。一是明晰人才培養目標。堅持立德樹人和新文科理念,結合新時代“有優良品行、有扎實知識、有創新精神、有實踐能力、有國際視野”“五有廣財人”培養要求,錨準高素質復合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;二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。堅持產業需求導向,推動學科破壁融合,構建政產學研協同的“價值塑造—知識傳授—能力培養”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方案,實現通識教育、學科基礎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銜接。三是重構課程體系。堅持“反向設計、正向實施”,實行“工商管理+數字經濟+”,建立“通識知識+專業知識+缺口知識”教學內容體系;構建與新時代就業需求動態契合的課程體系,實現崗位群與課程群、產業鏈與教學鏈有效銜接,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價值創造流程深度融合。
以“四融合”為路徑,夯實育人著力點
堅持“思維融合”,實現專業提質。一是科教融合,開展“教師科研進課堂,學生團隊進課題”,將科研項目轉化為學生實驗項目、創新創業項目和畢業論文(設計);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與課程開發、教師教研活動與第二課堂一體化建設。二是產教融合,依托中國—東盟數字經濟學院、鄉村振興產業學院和虛擬教研室,打造新文科人才培養試驗區(和君班、航信班、正大班),采用“真實項目驅動+真實場景仿真”培養方式和校企雙師聯動教學模式,著力增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適配性。三是創教融合,依托國家級眾創空間和協同創新中心,設立著重培養雙創能力的“新財子學院(院中院)”,以“專創、思創、賽創”一體化設計雙創課程體系,構建“兩點雙驅、三元三融”創教融合新模式;每年承辦“廣西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”,真題真做,成效顯著。四是專兼融合,通過內培外引、校企雙向掛職、真實項目研修等方式,建設高水平雙師雙能師資隊伍;與北京和君、中國航信等企業開展“雙師伙伴計劃”“企業實踐流動工作站”“名師工作室”,探索和實踐師資培養新模式。
以“五評價”為抓手,筑牢育人支撐點
堅持多維評價,實現專業培優。對標新文科建設要求,構建“高校+政府+行業機構+企業+畢業生”共同制定、執行、監督與反饋,包含人才培養質量、師資建設、教學建設、支撐條件、質量保障、社會聲譽、專業特色等重要指標的“多元協同、開放融合”專業評價機制。實行“目標—標準—執行—評價—反饋—改進—新目標”高效進階閉環質量監控管理,采用一鍵通、聽課記錄、問卷調查、機構評估、教學視頻錄播、本科教學秩序檢查情況通報進行實時反饋,確保專業精進和提質增優。
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,該專業先后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、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、“工商管理專業虛擬教研室”獲批自治區級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、《管理學》獲批國家一流本科課程、自治區精品課程、自治區課堂思政示范課程等成績。
育人成效突出,教學團隊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。工商管理專業教師團隊承擔國家級項目8項、省部級項目12項,出版學術著作8部;獲廣西社科獎4項、廣西科技進步獎1項;獲授權發明專利48項、實用新型專利30余項;獲廣西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、優秀獎1項,全區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1項、二等獎2項,廣西工商管理類教指委“金課”比賽一等獎2項;廣西教學信息化大賽一等獎2項;20余份咨政報告獲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。學生獲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獎項182項(國際級6項、國家級51項)。